欢迎来到中国稀土学会! 新会员注册个人会员登录
2010~2019年中国稀土学科史大事纪发布时间:2024年7月2日 来源:中国稀土学会

2010年

       2010年,北京大学与五矿(北京)稀土研究院有限公司合作开发出了针对包头矿硫酸焙烧后的硫酸稀土溶液的转型分组-联动萃取工艺。工艺中在硫酸稀土P204转型为氯化稀土的过程中,同时完成了部分La/Ce 的分组分离。

       1月20日,中科院长春应化所稀土资源利用国家重点实验室通过科技部验收。

       中科院长春应化所稀土单分子磁体弛豫研究入选2010年中国稀土十大科技新闻。

       10月1日,“嫦娥2号”成功发射。包头稀土研究院承担了“嫦娥2号”长征3号丙运载火箭制导系统中的永磁器件制作。

       由有北京有色金属研究总院和有研稀土完成的“非皂化萃取分离稀土新工艺”项目获中国有色金属工业科学技术进步一等奖。

       经过近5年的技术开发,包钢集团研制出具有自主知识产权的新一代稀土钢轨(U76CrRE),强度、硬度、耐磨性和防腐蚀性显著提高。

       钢铁研究总院在研究低重稀土永磁材料制备技术过程中,开发出“双(硬磁)主相”技术,重稀土Dy、Tb的应用量比常规减少20%以上,该项技术申请了国家发明专利。

       有研稀土专利“含二价金属元素的铝酸盐荧光粉及制造方法和发光器件”被国家知识产权局评为“中国专利优秀奖”,并被评为“2010年度百件优秀中国专利”。

       北京有色金属研究总院牵头,联合27家从事稀土材料及清洁平衡利用相关技术的研究开发、设计、生产等优势企业、科研院所、高等院校共同组建了“先进稀土材料与清洁平衡利用产业技术创新战略联盟”。

2011年

       1月14日中科院长春应用化学研究所的“新型稀土杂化及纳米复合光电功能材料的基础研究及应用探索”项目获国家自然科学奖二等奖。

       2011年7月,中科院长春应化所,高性能稀土镁合金研发及其应用,获吉林省科学技术进步奖一等奖,

       由唐定骧,刘余九,张洪杰,孟健编著的《稀土金属材料》由冶金工业出版社发行。并获得第四届中华优秀出版奖图书提名奖。

       1月,由钢铁研究总院、中科院宁波材料所等6家单位共同承担的863重大项目“热压稀土永磁体规模化制备关键技术”正式启动,该项目为期三年,成功解决了热变形磁体的均匀性和开裂问题,并在宁波金鸡强磁股份有限公司建立了试验生产线。项目实施过程中,钢铁研究总院提出并阐明了热流变磁体织构的生成机制,研制出磁能积(BH)max = 53.67 MGOe的大块各向异性纳米晶磁体,第三方检测认定为当时国际最高水平;同时制备出磁能积达到42 MGOe的辐射取向环,并开发了高剩磁(Br > 13.4 kGs)和高矫顽力(HcJ > 20 kOe)两类产品。

       钢铁研究总院将 “双(或多硬磁)主相”技术应用于铈或富铈永磁体的制备,成功的开发出“低成本双主相Ce永磁合金及其制备方法”,申请了国家发明专利,并开展技术转化尝试,解决了中试生产的关键技术。该技术不使用Dy、Tb重稀土元素,Pr、Nd的使用量比常规减少20%-80%。

       2011年初,包钢稀土(集团)高科技股份有限公司技术中心被国家发改委认定为第17批国家级企业技术中心。

       1月24日,环保部批准《稀土工业污染物排放标准》(GB 26451-2011)为国家污染物排放标准。该标准自2011年10月1日起实施。

       春兰公司研发的6项动力电池在电极材料配方、电池结构设计、电解液配方、生产工艺方面都进行了创新,研发出的动力电池在容量、能量密度、倍率性能、安全性能等方面均达到国际先进水平。

       中国科学院长春应用化学研究所完成的“高性能稀土镁合金研发及其应用”获吉林省科学技术进步一等奖。

       中国科学院长春应用化学研究所获国家产学研合作促进会的中国产学研合作创新奖。

       中科院上海光学精密机械研究所恒益公司大口径钕玻璃加工取得重要进展,并具备小批量生产能力。

       11月21日,包头稀土研究院瑞科稀土冶金及功能材料国家工程研究中心完成了“世界稀土行业专利信息服务平台建设”项目。

       10月中旬,中国兵器工业集团内蒙古一机集团山西北方机械公司成功试制出280千瓦稀土永磁同步节能电动机样机,并完成型式试验。

       北京有色金属研究总院、湖南稀土院、有研稀土、江西南方稀土公司等单位开展超高纯稀土金属及合金节能环保制备技术研发。成功开发出10000A液态下阴极稀土电解槽型及配套装置,并应用于金属镧电解;开发出系列高洁净提纯专用装备,制备13种以上超高纯稀土金属,绝对纯度大于4N,相对纯度大于5N(40个杂质总量小于100 ppm)。

2012年

       由教育部推荐的北京大学“稀土纳米功能材料的可控合成、组装及构效关系研究”项目获2011 年度国家自然科学二等奖。

       由北京有色金属研究总院和有研稀土完成的“非皂化萃取分离稀土新工艺”获国家科学技术发明二等奖,2013年获中国专利优秀奖。

       由中国科学院过程工程研究所、天津大学等单位联合北京赛科康仑环保科技有限公司等单位承担的“高浓氨氮废水资源化处理技术与工程示范”获得2012年环境保护科学技术一等奖。

       中国科学院长春应用化学研究所完成的“无机功能材料的理论研究与性质预测”获吉林省科学技术进步一等奖。

       包头稀土研究院开发了适合研制镍氢动力电池及低成本镍氢电池的La-Fe-B系储氢合金。

       3月,兰州理工合金粉末公司研制成功新型高性能稀土镍铬合金粉体材料,这种新型合金粉体材料主要用于石油、化工、阀门、内燃机气门、电力、冶金、核电等行业机械设备耐磨蚀零部件的表面处理。

       8月,中科院长春光学精密机械与物理研究所和长春希达电子技术有限公司承担了 “高清晰高均匀度全色LED大屏幕显示器关键技术研究”项目,开发出LED大屏幕显示器高速高精度亮色度参数自适应采集系统,。

       中国科学院长春应用化学研究所为某轻型导弹提供了薄壁稀土镁合金筒体材料。

       五矿( 北京)稀土研究院有限公司所属发明专利“一种氨-钙复合皂化剂的制备及连续皂化萃取的方法”在中国国家知识产权局2012年第十四届中国专利奖评选中获得“中国专利优秀奖”。

       南昌大学完成了“功能导向微纳米稀土化合物的控制合成与性能”项目。

2013年

       甘肃稀土公司、北京大学、北京有色金属研究总院及五矿(北京)稀土研究院共同完成的“4000吨/年硫酸体系非皂化联动萃取分离稀土产业化”获中国有色金属工业科学技术一等奖。

       中科院长春应化所新型稀土交流LED发光材料及器件获澳大利亚世界创新论坛金袋鼠世界创新奖。

       2月22日,《战略性新兴产业重点产品和服务指导目录》公布,稀土功能材料包括高性能稀土(永)磁性材料及其制品,稀土催化材料,稀土储氢材料,稀土发光材料,稀土超磁致伸缩材料,稀土光导纤维,稀土激光晶体,稀土精密陶瓷材料,高性能稀土抛光材料,稀土磁光存储材料,稀土磁致冷材料等被列入其中。

       2013年7月中科院长春应化所高强高韧镁合金的研发和应用,获吉林省科学技术发明奖一等奖。

       2013年9月,中国科学院长春应用化学研究所完成的“离子液体萃取分离稀土等金属离子的过程机理及应用”项目获吉林省自然科学学术成果奖一等奖。

       4月,由中国钢研科技集团有限公司、中科三环、烟台正海、宁波永久、江西金力、北京航空航天大学6家单位共同完成的国家863计划新材料技术领域“先进稀土材料制备及应用技术”重大项目“高性能烧结稀土永磁产业化制备及应用技术”课题通过验收。钢铁研究总院在研究低重稀土永磁材料制备技术过程中,开发出“双(硬磁)主相”技术,并率先新型烧结铈磁体的制备,该成果成功推广应用于国内企业。中科三环的高性能烧结钕铁硼取得突破性成果,室温综合磁性能达到(BH)max(MGOe) + HcJ(kOe) > 75,为当时国际领先水平。

       6月,中科院长春应化所,新型稀土交流LED发光材料及器件成果,通过中科院组织的专家鉴定。

       7月,北京有色金属研究总院牵头成立的“先进稀土材料与清洁平衡利用产业技术创新战略联盟”和包钢稀土牵头成立的“稀土产业技术创新战略联盟”完成战略整合,组建了“先进稀土材料产业技术创新战略联盟”,并被科技部评选为第三批国家产业技术创新战略试点联盟。

       钢铁研究总院李卫院士团队发明了高矫顽力烧结态铈Ce磁体,随后申请并获得了发明专利权。钢铁研究总院李卫院士团队开发出“双(硬磁)主相”技术,在十余年的研究基础上成功开发新型铈磁体制备技术,并推广应用于国内企业。2015年和2017双(或多硬磁)主相制备高性能Ce,La烧结磁体制备技术获得中国、美国和德国等多项专利授权,发明的高矫顽力烧结态Ce磁体获得中国专利授权。

       2013年,由中国钢研科技集团有限公司、中科三环、宁波韵升、中国科学院宁波材料技术与工程研究所等联合完成的“组织调控超强稀土永磁材料工程化技术及应用”项目获北京市科学技术奖一等奖。

       浙江大学及浙江英洛华磁业有限公司、宁波科宁达工业有限公司等合作完成的“钕铁硼晶界组织重构及低成本高性能磁体生产关键技术”获2013年度国家技术发明二等奖。

       4月,由彩虹荧光材料公司、有研稀土、中山大学、中科院长春应用化学研究所、中科院长春光学精密机械与物理研究所、广晟有色金属股份有限公司等六家单位共同承担的863项目“高端应用稀土荧光粉及其规模化制备技术”在咸阳实现产业化。

       3月,对中科院宁波材料技术与工程研究所等单位承担的国家863项目“热压稀土永磁体规模化制备关键技术”完成并建立了产业化示范线。

       包头稀土研究院重新设计了室温磁制冷机并投入试运行。

       有研稀土在稀土金属深度提纯技术开发方面取得重大突破,成功获得了10多种超高纯稀土金属。

       6月,中科院长春应化所与四川新力光源股份有限公司合作研发的“发光余辉寿命可控稀土LED发光材料研发及其在半导体照明中的应用”通过专家鉴定,有效解决了国际一直未能攻破的交流LED照明设备的频闪问题。

       中山大学化学与化学工程学院自主开发出基于多种宽谱带敏化方式和高吸收效率的稀土光转换粉体、薄膜和玻璃材料。

       工信部批准的稀土材料中试基地在包头稀土研究院建成,该基地8月在包头稀土研究院开工建设,2013年稀土镁合金中试线和烧结钕铁硼磁环中试线已完成设备安装、调试工作。

       4月,由北京矿冶研究总院北矿新材科技有限公司为主承担的由国家科技部组织的国际合作项目“极大规模集成电路刻蚀机用高纯氧化钇涂层联合研发”项目通过验收。

       4月,国家科技部批准建设国家离子型稀土资源高效开发利用工程技术研究中心。

2014年

       1月,中科院长春应化所开发的“稀土异戊橡胶成套工业化技术”通过成果鉴定,整体达到了国际领先水平。

       11月,中科院长春应化所“稀土单分子磁体弛豫机理与调控”获吉林省科学技术奖一等奖。

5月由中国科学院长春应用化学研究所、包头稀土研究院、临江东锋有色金属有限公司和北京有研稀土新材料股份有限公司制定的《钇镁合金》国家标准正式实施。

       11月,中科院长春应化所“稀土单分子磁体弛豫机理与调控”获吉林省科学技术奖一等奖。

       12月,包头市经信委委托中国稀土学会编制的《包头稀土产业中长期发展规划》和《包头市稀土产业技术路线图》正式印发。

       由中国钢研科技集团公司,北京中科三环高技术股份有限公司,宁波韵升股份有限公司,烟台正海磁性材料股份有限公司,中国科学院宁波材料技术与工程研究所完成的“稀土永磁产业技术升级与集成创新”项目获2014年度国家科学技术进步二等奖。

       由中国科学院光电研究所、中国电子科技集团公司第三十四研究所、中国电子科技集团公司第二十三研究所、北京国科世纪激光技术有限公司、四川大学合作完成的“高光束质量超高斯平顶钕玻璃激光器关键技术及应用”获2014年度国家技术发明二等奖。

       有研稀土“3N-4N超高纯稀土金属及合金”被评为“2014年度国家重点新产品”。

       北京大学应用磁学中心承担的国家“十二五” “863重大项目”“高性能钐铁氮各向异性磁粉产业化技术研究和开发”课题开发了专用的速凝技术,实现了百公斤级钐铁合金的均匀而充分的氮化、开发了单晶颗粒磁粉的制粉技术,实现了低氧含量和高性能各向异性钐铁氮磁粉的规模化制备,建成了年产百吨级各向异性钐铁氮磁粉的生产线。

       由北京有色金属研究总院和有研稀土共同研发的“白光LED用高性能铝酸盐/氮化物荧光粉及其产业化制备技术”,获中国有色金属工业科学技术一等奖。

       中铝广西有色崇左稀土开发有限公司的“火山岩型离子型稀土矿开发利用关键技术与矿区生态保护研究”项目获中国有色金属工业科学技术一等奖。

       临江有色金属股份有限公司和中国科学院长春应用化学研究所完成的“高性能稀土镁合金”获吉林省科学技术进步二等奖

       由中国科学院宁波材料技术与工程研究所承担,美国代顿大学、钢铁研究总院和宁波金鸡强磁股份有限公司参与的国家级国际科技合作项目“高效节能电机用纳米晶多极永磁环的制备及其应用研究”,攻克了模具设计、工艺参数控制和新型充磁方式等关键技术难题,研发了真空热压装备,建立了热压磁体生产示范线。

       江钨稀有金属新材料有限公司、有研稀土、中科三环等企业在真空感应重熔快淬装备和工艺方面取得重大突破,已能大批量生产快淬钕铁硼磁粉打破了国外垄断。

       有研稀土成为实现锗系氟化物荧光粉的生产单位,并与易美芯光、创维电视联合,制造出了广色域液晶背光源电视(创维55E820),实现了90%NTSC的色域显示。

2015年

       北京有色金属研究总院“一种电解还原制备二价铕的工艺”获中国专利优秀奖。

       5月12日,由中国科学院北京分院、内蒙古自治区科技厅、包头市人民政府、包钢(集团)公司四方共建的“中国科学院包头稀土研发中心”在包头市揭牌成立。

       由军事医学科学院微生物流行病研究所、中国科学院上海光学精密机械研究所、上海科炎光电技术有限公司和北京热景生物技术有限公司完成的“基于稀土纳米上转发光技术的即时检测系统创建及多领域应用”项目获国家技术发明二等奖。

       中国科学院长春应化所稀土资源利用国家重点实验室自主设计合成并批量制备了新型中性磷萃取剂Cextrant 230,开发出基于该萃取剂的氟碳铈矿清洁分离工艺,完成了扩大试验。

       10月14日,科技部下发《科技部关于批准建设第三批企业国家重点实验室的通知》文件,包头稀土研究院申报的“白云鄂博稀土资源研究与综合利用国家重点实验室”获批。

       10月,中国科学院长春应用化学研究所完成的“稀土绿色分离与清洁冶金科学基础”项目获吉林省自然科学奖二等奖。

       中国科学院长春应用化学研究所“新型稀土功能材料基础研究和应用”获中国科学院杰出科技成就集体奖。“稀土新材料的研发与应用”获吉林省科学技术特殊贡献奖(吉林省科学技术最高奖)。

       由中国恩菲工程技术有限公司、北京有色金属研究总院、包头稀土研究院等机构共同承担的“稀土工业污染物排放标准(GB26451-2011)”和南京格洛特环境工程股份有限公司的“稀土工业中挥发性有机废气VOCs复相催化氧化治理技术及装备”获中国有色金属工业科学技术一等奖。

       钢铁研究总院开发出的双(或多硬磁)主相制备高性能Ce,La烧结磁体制备技术和发明的高矫顽力烧结态Ce磁体分别获得专利授权。

       钢铁研究总院李卫院士团队在十余年的研究基础上开发出新型铈磁体制备技术,并成功实现产业化。

       有研稀土、南昌大学、东北大学、虔东稀土集团和全南包钢稀土共同承担的科技部支撑计划课题“离子吸附型稀土高效提取与稀土材料绿色制备技术”通过了专家验收。

       北京有色金属研究总院、有研稀土黄小卫团队开发成功基于碳酸氢镁溶液浸矿和皂化萃取分离稀土的新一代包头稀土矿绿色冶炼分离工艺,并在甘肃稀土公司改建30000吨包头稀土矿冶炼分离生产线,实现硫酸镁废水的循环利用。

       12月,中科院长春应化所,新型稀土功能材料基础研究和应用,获中国科学院杰出科技成就集体奖。

2016年

       7月,中科院长春应化所,余辉寿命可控稀土LED发光材料的研发及其在半导体照明中的应用,获吉林省科学技术发明奖一等奖。

       9月中国有色金属工业协会的评审专家对北京有研总院、有研稀土、中铝广西有色稀土开发有限公司等单位完成的 “离子型稀土原矿绿色高效浸萃一体化新技术”和“低碳低盐无氨氮分离提纯稀土新工艺”给予高度评价。分别获中国有色金属工业科学技术奖一等奖,并入选国家《水污染防治重点行业清洁生产技术推行方案》。

       北京有色金属研究总院、湖南稀土院、有研稀土合作的“4N级超高纯稀土金属集成化制备技术”获中国有色金属工业科学技术一等奖。

       中国科学院长春应化所稀土资源利用国家重点实验室团队成功实现了大尺寸高品质稀土晶体的快速生长。快速生长了系列稀土离子掺杂钇铝石榴石激光晶体和铈掺杂硅酸钇镥稀土闪烁晶体。

       由华南理工大学、广东省稀有金属研究所(原广州有色金属研究院稀有金属研究所)、四会市达博文实业有限公司合作完成的“基于复相结构的低成本高性能镍氢动力电池负极材料”项目获2016年教育部技术发明一等奖。

       中国科学院上海硅酸盐研究所,研制出掺杂稀土离子的氟化锶(SrF2)晶体,可克服3μm激光振荡的自终止效应。

       湖南稀土金属材料研究院完成了“超高纯稀土金属钪、钬、铒、镱、铕的制备工艺及装备研制”,并获得了2016年度中国有色金属工业科学技术奖一等奖。

       中国地调局成都综合所完成了《攀西难选稀土矿低碳高效利用新技术开发及应用》项目,新工艺在四川德昌大陆槽稀土矿选矿厂成功应用,提高了稀土精矿的品位和稀土氧化物总回收率。

       中科院福建物构所光电材料化学与物理重点实验室和结构化学国家重点实验室合作研发稀土纳米荧光探针,并应用到甲胎蛋白(AFP)的体外检测。

       2016年8月,中国科学院过程工程研究所和青岛生物能源与过程研究所联合研发完成“低浓度稀土溶液大相比鼓泡油膜萃取技术及装置”项目,新技术在江西省赣州市龙南县东江足洞稀土矿实施,建成稀土浸矿液的工业试验示范生产线。

       南昌大学和全南包钢稀土共同承完成的“高纯稀土生产过程节水降耗与减排新技术”通过了教育部组织的专家鉴定。

       10月,中国科学院长春应用化学研究所完成的“重稀土分离新工艺及工业应用(P507-ROH体系)”成果通过了中国稀土行业协会组织的技术评价。

       北京大学联合五矿(北京)稀土研究院有限公司进一步发展了串级萃取理论,系统推导得到了联动萃取分离流程中各种类型分离单元最小萃取量和最小洗涤量等工艺参数计算公式和分离单元间最优化联动衔接计算方法,建立了可用于具有理论最小消耗的多组分联动萃取全分离流程设计的基础理论。

       中科院长春应化所,“世界首条稀土硫化物着色剂连续化隧道窑中试生产线建成投产”入选中科院2017年度科技成果转移转化6项亮点工作之一。

联系地址:北京市海淀区高粱桥斜街13号院乙27号楼 邮政编码:100081 联系电话:01062173497 传真:010-62173501 电子邮箱:csre@cs-re.org.cn
版权所有 ©中国稀土学会 京ICP备05010140号-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