欢迎来到中国稀土学会! 新会员注册个人会员登录
2000~2009年中国稀土学科史大事纪发布时间:2024年7月2日 来源:中国稀土学会

2000年

       2000年7月,中国科学院长春应用化学研究所稀土化学与物理重点实验室完成了“镍氢电池负极材料”重点攻关课题,开发的镍氢电池新型负极材料低温性能提高。

       2000年11月,三环公司承担完成的“九五”国家863计划新材料领域重大项目“高档稀土永磁钕铁硼产业化”项目顺利通过验收,成功研制出N50系列高档烧结钕铁硼产品,为我国高档钕铁硼生产提供了工程化技术。

       北京有色金属研究总院成功研制出电解还原-碱度法制备高纯氧化铕工艺,在甘肃稀土公司建立年产20吨高纯氧化铕生产线,提取出纯度 5N 的氧化铕产品。

       上海广电电子股份有限公司(原上海真空电子器件股份有限公司)稀土荧光粉的T5细管径直管荧光灯年产能力达150万支。

       中国稀土学会第四届年会在北京召开。

       南昌大学完成了“新型稀土聚氨酯高速抛光材料生产技术与中试”项目。

       2000年冶金部钢铁研究总院更名为钢铁研究总院

       2000年钢铁研究总院成功开发出低温度系数钐钴磁体。

       2000年,北京大学开发了基于实际萃取槽模型的多组份体系多入口、多出口串级萃取仿真模拟软件,与基于“漏斗法”的模拟计算相比,新的仿真软件可以更为真实地反应串级萃取过程中的动态质量传输过程。

2001年

       依托北京有色金属研究总院的稀土材料国家工程研究中心通过验收,并整体转制成立有研稀土新材料股份有限公司。

       2001年由钢铁研究总院完成的“精密仪表用高性能稀土永磁材料”获得了冶金科学技术二等奖。

       2001年由中国科学院长春应用化学研究所完成的“稀土离子光谱性质的研究”获中国科学院自然科学二等奖。

       沈阳工业大学完成的国家863计划项目“高效高起动转矩钕铁硼永磁同步电动机及其共性关键技术”于2001年获国家科技进步二等奖。

       包头稀土研究院完成“万安培稀土熔盐电解关键技术与成套设备的研制”。

       中国运载火箭技术研究院北京航天万源稀土电机应用技术有限公司完成“稀土永磁自同步无齿曳引机及驱动系统”的研制。

       中国稀土学会第四届国际稀土学术会议在北京召开。

       东北大学“碳热还原法制取稀土硅化合物合金冶金技术”获国家发明二等奖。

       北京有色金属研究总院系统研究并开发出YAG׃Ce荧光粉产业化技术。

2002年

       徐光宪院士获2003年度国家最高科学技术奖提名。这是国家最高科学技术奖自2000年颁发以来,化学界学者首次获得国家最高科学技术奖提名。

       钢铁研究总院开发出的低温度系数钐钴磁体获2002年北京市科学技术一等奖。

       钢铁研究总院完成的“精密仪表用高性能稀土永磁材料”获得2002年获得北京市科学技术奖一等奖。

       12月16日国家科学技术部批准依托沈阳工业大学建设“国家稀土永磁电机工程技术研究中心”。

       西北工业大学稀土永磁电机及控制技术研究所研制的某型特殊用途无人驾驶飞机主发电机“航空稀土永磁同步发电机”完成研发。

       国家重点技术创新和内蒙古自治区重点科技攻关项目——包钢时速200公里客运专线用铌稀土轨技术完成研制。

       中科院大连化物所“催化湿式氧化处理废水装置”获机械工业部科技进步二等奖。

       2002年9月,中国稀土永磁行业首家信赖性实验室由中科三环投资建成,后获得了“中国合格评定国家认可委员会”(CNAS)认可。

       南昌大学的“碳酸稀土结晶沉淀方法”获国家知识产权局优秀专利奖。

2003年

       北京有色金属研究总院的“铕的电解还原工艺及设备研究开发”获中国有色金属工业科学技术一等奖。

       中国稀土学会、日本稀土学会联合举办的首届中日双边稀土新材料学术研讨会在长春召开。

       2003年,10月6日,“神舟5号”飞船发射圆满成功,钢铁研究总院和包头稀土研究院提供了永磁体和器件,为圆满完成飞行任务提供了重要保证。

       南开大学“镍氢电池负极合金粉再生技术”获天津市科技进步奖。

       南昌大学完成的“新型稀土聚氨酯高速抛光材料生产技术与中试”成果转让给江苏宜兴新威利成公司。

       2003年11月,中国科学院长春应用化学研究所与包钢稀土高科合作完成了863计划“2400吨/年规模的包头稀土清洁流程国家产业化示范工程”,2004年6月通过了专家验收。

2004年

       由钢铁研究总院主持,北京大学、中科三环、宁波韵升、安泰科技、北京科技大学、清华大学、中科院物理所、中科院金属所等单位参加的国家863重大科技项目“高性能稀土永磁材料、制备和表面处理关键技术”通过科技部验收,并被评为优秀。

       中科三环、安泰科技股份有限公司、中科院物理研究所、北京大学、北京科技大学、北京有色金属研究总院等单位联合承担的北京市科委重大科技项目“新型稀土永磁材料研究开发与应用”通过验收。

       由我国自行研制的首辆永磁补偿式悬浮列车试运行成功。

       有研稀土和西安交通大学研制了FED荧光粉发光性能测试系统。

       中国稀土学会主办的中国稀土科技战略发展研讨会在长春召开。

       北京大学稀土材料化学及应用国家重点实验室经过国家科技部的评议,继1999年之后,连续第二次被评为A级。

       2004年,北京大学方正稀土与南方稀土研究所合作,在河南浙川金泰特种合金厂采用四川稀土矿分解产生的富铈优浸渣直接冶炼稀土硅铁试验成功。

2005年

       “镧钼等热阴极材料及制备技术”、“具有抗菌、净化空气及产生负离子的功能材料”、“电动车动力系统关键技术产品” 获国家技术发明奖二等奖。“稀土铁共生矿矿工吸入钍尘对矿工健康影响与防治措施系列研究”荣获国家科学技术进步二等奖。

       2005年5月,中国科学院长春应用化学研究所与四川省冕宁县方兴稀土公司合作完成了“4000吨/年规模的攀西稀土矿铈、钍、稀土萃取分离流程”的国家产业化示范工程,实现了直接从氟碳铈矿中制备高纯氟化铈(4~5N)纳米粉体的新技术,2006年4月通过了四川省计委验收鉴定。

       2005年10月14日,徐光宪院士获“2005年度何梁何利科学技术成就奖”,奖金达100万港元。徐光宪院士用该项奖金在北京大学化学院设立“霞光奖学金”。

       北京大学稀土串级萃取联动工艺设计及控制方法通过教育部鉴定,本成果提出了联动工艺模式及其设计和控制方法,将串级萃取过程中占主要流通量的负载有机相进行优化连通、复式使用,降低了生产过程的酸碱消耗和污染物排放,应用于轻稀土和中重稀土萃取生产可使酸碱单耗降低26~40%,在高效分离的前提下环保效应显著。

       2005年11月,中国航天科技集团表彰了钢铁研究总院为“神舟6号”载人航天任务飞船和运载火箭研制配套稀土永磁材料做出的贡献,并颁发了证书;同月,钢铁研究总院等联合承担的国家863重大科技项目“新型稀土永磁电机设计与集成技术”通过验收。

       2006年中国神舟6号载人飞船成功发射,中国科学院长春应用化学研究所和中国科学院金属所为其提供了高强稀土镁合金材料。

       2005年底,由钢铁研究总院主持,北京大学、深圳北大双极高科技股份有限公司、中科三环、沈阳中北真空技术有限公司、安泰科技、中科院金属所、北京科技大学和宁波韵升强磁材料有限公司等单位参加的国家863重大科技项目“高性能稀土永磁材料、制备工艺及产业化关键技术”通过科技部验收,并被评为优秀。

       中国稀土产业发展工程科技论坛在包头召开。

       依托包头稀土研究院建设的“稀土冶金及功能材料国家工程研究中心”通过验收。

2006年

       2006年1月,中国科学院长春应用化学研究所发明的“一种从硫磷混酸体系中萃取分离钍和提取氯化稀土的工艺”专利获中国专利优秀奖。

       国家发展改革委编制完成《稀土工业产业发展政策》和《稀土工业中长期发展规划》并通过专家论证。

       有研稀土、北京有色金属研究总院等10家单位共同承担的“稀土农用新材料技术在稀土地区应用示范”获中国有色金属工业科学技术一等奖。

       2006年8月在中国北京召开第十九届国际稀土永磁与应用研讨会,罗阳和李卫担任大会执行主席。

       中国稀土学会、日本稀土学会、韩国能源研究院主办的第二届中日韩三方稀土与新材料研讨会在长春召开。

       2006年,钢铁研究总院研制的最高使用温度达到500℃的Sm(Co,Fe,Cu,Zr)z系实用高温稀土永磁体,500℃下的性能达到了: (BH)max = 10.5 MGOe,HcJ = 8.01 kOe,为世界先进水平。

       2006年,钢铁研究总院等联合承担的国家863重大科技项目“高性能稀土永磁电机技术集成及关键材料” 通过验收。

       有研稀土突破Sr2Si5N8:Eu红色荧光粉的常压高温氮化技术,并于2014年获中国有色金属工业科学技术一等奖。

2007年

       2007年,中科院长春应化所,稀土有机-无机杂化及纳米复合材料的制备、组装和性能研究,获吉林省科学技术进步奖一等奖。

       2007年,北京大学团队开发了南方离子型稀土矿联动萃取四分组工艺,具有较好的经济性,先后在金坛海林稀土有限公司、虔东集团安远明达稀土有限公司、广东德庆兴邦稀土有限公司、甘肃稀土集团有限公司、赣县红金稀土有限公司及定南大华新材料资源有限公司等企业进行了推广实施。

       2007年10月24日长征3号甲运载火箭搭载“嫦娥1号”成功发射,钢铁研究总院、北京有色金属研究总院和包头稀土院院提供了相关稀土材料。

       2007年,钢铁研究总院总院与中科院宁波材料所合作,分别自行研制了MQ-II和MQ-III真空热压装置。

       2007年12月,由钢铁研究总院等单位联合完成的“高性能稀土永磁材料、制备工艺及产业化关键技术”项目获北京市科学技术奖一等奖。

       北京有色金属研究总院制备的金属钕纯度达到99.9908%(测定37个杂质元素)。

       中科院长春应化所和中国石油吉林石化分公司完成“新型稀土异戊橡胶小试技术的开发”项目。

       2007年1月25日,稀土高性能永磁电机研发基地挂牌仪式在北京航空航天大学举行。

       2007年12月,上海大学材料学院成功制备了高质量的Yb氧化镧钇透明陶瓷,实现了掺Yb氧化镧钇透明陶瓷的激光输出。

       北京有色金属研究总院“彩色等离子显示屏(PDP)用荧光体产业化关键技术”获中国有色金属工业科学技术一等奖。

       “磁性金属配合物的设计、结构与性质”、“先进润滑材料制备与性能”获国家自然科学二等奖。“稀土激活新型硅酸盐发光材料及应用”、“钕铁硼永磁发电装置可控整流稳压技术及其应用”获国家科技发明奖。

2008年

       2008年1月,中国科学院长春应用化学研究所发明的“一种从氟碳铈矿浸出液中萃取分离铈、钍的工艺”专利获中国专利优秀奖。

       钢铁研究总院成功研制最高使用温度达到500℃的Sm(Co,Fe,Cu,Zr)Z系高温永磁体,该成果成为2008年国家科技进步二等奖的重要成果之一。

       2008年9月25日,“神舟7号”飞船圆满完成发射、飞行和出舱任务,钢铁研究总院提供了钕铁硼永磁体,应用在环控生保分系统SZB114泄压自锁阀等关键部件中

       2008年钢铁研究总院稀土磁性材料团队被国防科工委授予“国防科技创新团队”。

       2008年3月,包头市汇全稀土实业(集团)有限公司、内蒙古科技大学和包头市爱能控制工程有限公司共同研制成功 “兆瓦级双电枢混合励磁风力发电机组”,此机组具有创新性和完全自主知识产权,机组的零部件全部实现了国产化。

       2008年3月,中科院物理所制备出掺杂氟的镧氧铁砷化合物(LaOFeAs),在一周内实现超导并研究了其物理性质。同时,该所通过在镧氧铁砷材料中用二价金属锶替换三价镧,发现有零下248.15摄氏度以上的超导电性。无氟缺氧钐氧铁砷化合物的超导临界温度可至零下218.15摄氏度。

       中科院长春应化所在“稀土有机/无机杂化材料及纳米复合材料的制备、组装和性能研究”这一国际前沿领域取得了一系列成果,该成果荣获吉林省科技进步一等奖(基础类)。

       2008年5月27日,我国新一代极轨气象卫星风云三号01星发射成功,当卫星进入太阳同步轨道,西北工业大学研制的双余度稀土永磁电机成功的展开了卫星太阳能帆板。该校研制的另一个稀土电机成功抬升了微波成像仪。

       2008年9月25~27日,我国神舟7号载人航天飞行取得圆满成功。包头稀土研究院生产的稀土永磁制导器件,再一次被用到“神舟7号”载人航天飞船的长征2号F运载火箭上。

       2008年10月21日,“稀土产业技术创新战略联盟”在内蒙古自治区包头市举行了揭牌仪式。

       2008年12月,由钢铁研究总院、北京中科三环高技术股份有限公司、宁波韵升股份有限公司、安泰科技股份有限公司共同完成的“高性能稀土永磁材料、制备工艺及产业化关键技术”获国家科技进步奖二等奖。

       历时五年,由国家发改委稀土办公室负责组织编写的《中国稀土发展纪实》内部出版发行。

       2008年2月1日国家发展和改革委员会发布第11号公告,公布国家发展改革委批准《汽车燃料消耗量标识》等351项行业标准,其中稀土行业标准11项。

       由北京科技大学新金属材料国家重点实验室合作完成的“宽温域和耐腐蚀巨磁致伸缩材料及应用”成果获2008年度国家技术发明一等奖。

       11月18日获悉,力德风力发电(江西)有限责任公司研制成功具有自主知识产权的2.0兆瓦永磁直驱风力发电机。

2009年

       1月9日,中共中央、国务院在北京隆重召开2008年度国家科学技术奖励大会,徐光宪院士被授予2008年度国家最高科学技术奖。徐光宪院士的串级萃取理论的广泛应用提升了我国在国际稀土分离科技和产业竞争中的地位。

       2月,国家钨与稀土产品监督检验中心(赣州)正式投入使用。

       4月,由中国恩菲公司、北京有色金属研究总院、四川省稀土行业协会、包头稀土研究院等单位参与编制的首部专门针对稀土工业行业制定的污染物排放标准《稀土工业污染物排放标准》通过审议。

       5月,国家钨与稀土产品质量监督检验中心钨与稀土学术委员会正式成立。

       5月7日,国土资源部中央地质勘查基金管理中心在京组织召开国家矿产地战略储备专家研讨会,围绕开展矿产地储备涉及的矿种、规模、布局、管理体制以及运行机制等问题进行了研讨。据了解,稀土和煤炭纳入首批矿产地储备试点。

       6月2日~5日,由稀标委组织的国家稀土检测标准鉴定会在厦门召开。经评审,包头质量监督检验检疫局参与制定的《稀土硅铁及镁硅铁合金化学分析方法》,《氧化镁含量的测定》,《电感耦合等离子体发射光谱法》三项标准通过专家组鉴定。

       8月,国家科技部审批包头稀土研究院为国家级“稀土材料国际科技合作基地”。

       8月,春兰公司“动力镍氢电源”和中科三环“高性能稀土永磁材料”入选首批国家自主创新产品名单。

       8月9日,以“中国稀土永磁材料产业链的发展与共赢”为主题的首届“中国包头·稀土产业发展论坛”在内蒙古包头市稀土高新区隆重开幕。稀土磁性材料科技成果和产品设备展览会同期举行。

       中科院长春应化所稀土资源利用国家重点实验室“新型稀土功能材料的研究与应用”创新研究群体获“2009年度国家自然科学基金委创新群体”立项支持。

       11月17日,由包钢稀土与河北新奥博为共同投资兴建的“稀宝博为”生产的首台核磁共振仪交付肯尼亚用户。

       深圳安托山特种机电有限公司开发的稀土永磁无铁芯电机实现了电机无铁芯化设计的重大突破,填补了国内空白。

       有研稀土率先实现(Sr,Ca)AlSiN3:Eu氮化物红粉的常压制备,负责起草国家标准《LED用稀土氮化物红粉荧光粉》(GB/T 30075-2013),并于2014年获中国有色金属工业科学技术一等奖。

       12月17日,工信部公示第一批62个国家新型工业化产业示范基地名单,包头稀土高新区名列其中。

       12月21日,《广西钟山—富川县花山矿区周家、邓家坝矿段稀土矿产资源储量核实报告》评审会在南宁召开。经评审,专家组原则通过了报告。

       由清华大学、华东理工大学、天津大学等合作完成的“稀土催化材料及在机动车尾气净化中应用”项目获2009年国家科技进步二等奖。

       由中国计量科学研究院完成的“飞秒激光光学频率梳”项目获2009年国家科学技术进步二等奖。

       由北京有色金属研究总院和有研稀土共同完成的“稀土功能材料用高品质金属及合金快冷厚带产业化技术及装备”项目获2009年国家技术发明奖二等奖。

       江苏春兰清洁能源研究院有限公司研发的“混合动力城市客车节能减排关键技术”获2009年度国家科技进步二等奖。

联系地址:北京市海淀区高粱桥斜街13号院乙27号楼 邮政编码:100081 联系电话:01062173497 传真:010-62173501 电子邮箱:csre@cs-re.org.cn
版权所有 ©中国稀土学会 京ICP备05010140号-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