欢迎来到中国稀土学会! 新会员注册个人会员登录
1990~1999年中国稀土学科史大事纪发布时间:2024年7月2日 来源:中国稀土学会

1990年

       北京大学教授杨应昌的研究组在新型稀土永磁材料研究方面取得突破,发现了钕铁氮新型永磁材料,其理论计算最大磁能积与钕铁硼相当,居里温度比钕铁硼高140℃。

       中国科学院地质研究课题组,在“六五”和“七五”期间,开展了对华南离子型稀土矿的地质学研究,调查和研究了南岭各省区离子型稀土矿的分布、分类、成矿过程、利用前景和成因,完成了南方离子型稀土矿的地质学、矿物学和同位素地质学研究。

       “七五”期间(1986~1990),中国科学院针对我国稀土资源特点,设立了中国科学院重点项目“南方离子型稀土矿地质地化,分离分析及综合利用”项目,负责人为倪嘉缵院士。共组织了科学院16个单位参加。

       哈尔滨工业大学研制成功的“稀土特殊共渗热处理新技术”获国家发明二等奖。此新技术在理论上建立了原子极化模型和计算,突破了稀土大原子不能扩渗的理论禁区,在国际上首次发现了稀土在共渗中的催渗作用。

       北京有色金属研究总院、东北工学院、株洲硬质合金厂、自贡硬质合金厂合作研究的“稀土在硬质合金中的应用研究”获中国有色金属工业总公司科学技术二等奖。

       中科院长春应用化学研究所研究的“冠醚化合物的合成性能和应用”获中科院自然科学二等奖。

       北京钢铁研究总院研究的“铈、钇与锡、锑、铅在铁基溶液中的热力学和稀土减少低熔点金属危害性的研究”获冶金部科技进步二等奖。

       “稀土粉尘卫生标准研究”通过冶金部鉴定。

       稀土永磁纺织专用电机通过国家鉴定,该种电机在纺织厂实际使用节能效果显著,节电达6%~13%。

       包头稀土研究院对镍-金属氢化合物二次电池负极材料的研制,被列为国家“863”高技术研究项目,获国家科委“863”成果二等奖。

       由包头稀土研究院信息中心建设的稀土事实数据库通过了冶金部科技司主持的鉴定。该数据库内分10个子库,输入1980年以后各种有关稀土事实信息。

1991年

       1991年,冶金工业部钢铁研究总院开展了添加液相调整主相的双相烧结技术基础理论研究,获国家发明三等奖。

       1991年,北京有色金属研究总院拥有的专利“从硫酸体系中萃取分离稀土元素”获得中国专利优秀奖。

       1991年,钢铁研究总院等采用HDDR法成功制造出粘接钕铁硼磁粉。

       1991年钢铁研究总院制备出GMM棒材,获得了国家专利。此后又进一步开展了低频水声换能器、光纤电流检测、大功率超声焊接换能器等的研究和应用,开发出了具有自主知识产权的年产能达吨级的高效集成生产GMM的技术和装备。在理论研究方面,率先用双格子分子场理论较为精确的计算了含有搀杂的(Sm,R)Fe2金属化合物的磁致伸缩效应以及磁化强度随温度的变化。

       长沙矿冶研究院在包钢选矿厂“白云鄂博中贫氧化矿弱磁-强磁-浮选工艺流程”工业试验取得成功,推动了包钢公司选冶技术的快速进步,困扰包钢多年的“三口一瘤”的关键——精矿质量低的问题得以彻底解决,该项目1991~1992年分别获冶金部科技进步特等奖及国家科技进步二等奖。

       武汉钢铁公司、包头稀土研究院和北京科技大学共同承担的“七五”攻关项目“武钢稀土处理钢的开发与推广”获冶金部科技进步二等奖。

       北京大学化学与分子工程学院完成了稀土萃取分离工艺的一步放大技术,在国内不同类型的稀土骨干企推广应用,并获得国家科学技术进步三等奖和国家教育部科技进步一等奖。

       中国科学院长春应用化学研究所完成的“RE-Mg-Al-Zn基合金热镀钢管”获得吉林省科技进步二等奖。

       北京科技大学“钢中稀土加入方法和作用机理研究”获国家“七五”科技攻关重大成果奖。

       中国科学院长春应用化学研究所、重庆大学、中南大学、兰州连城铝厂、武汉大学和西南铝加工厂在“稀土有色合金新材料开发应用”中的突出贡献得到国务院稀土办的奖励。

       我国首批高新技术研究发展计划(863计划)新材料领域专题项目“新型高性能贮氢材料及其应用研究”,先后有浙江大学、南开大学、北京有色金属研究总院、中科院上海冶金研究所、电子部十八所、包头稀土研究院、中山国家新型储能材料研究中心、北京大学、武汉大学和厦门大学等高校和科研院所参加联合攻关。

       上海跃龙有色金属有限公司从日本东芝公司引进彩电粉生产技术和彩电红粉全套生产设备,建成100吨/年的彩电粉生产线。

       上海跃龙有色金属有限公司采用复旦大学技术,建立30吨/年稀土三基色荧光粉生产线。

1992年

       长沙矿冶研究院研究的“弱磁-强磁-浮选综合回收铁、稀土、铌的选矿工艺流程”1992年获冶金部科技进步特等奖。

       中科院长春应化所研究的“稀土高强镁合金MB26”获国家发明三等奖。

       北京有色金属研究总院、东北工学院、株洲硬质合金厂、自贡硬质合金厂合作研究的“稀土在硬质合金中的应用”获国家科技进步三等奖。

       包头稀土研究院研究的“高场强多级磁环充磁装置”、“高使用温度钕铁硼永磁体及其生产方法”获国家发明三等奖。

       大冶钢厂、包头稀土研究院、北京科技大学合作研究的“特殊钢中稀土处理技术开发及推广”项目获冶金部科技进步一等奖。

       北京有色金属研究总院研究的“稀土在30种作物上的大面积推广”获中国有色金属工业总公司科学技术二等奖。

       北京有色金属研究总院研究了适于生产高质量金属钐的设备及工艺条件,建成了年生产能力为5吨的金属钐生产线。

       包头稀土研究院与江西省寻乌稀土公司研究的“P204稀土三分组及轻稀土分离制备纯氧化钕工业试验”获冶金部科技进步二等奖。

       包头稀土研究院、北京有色金属研究总院、湖南稀土金属材料研究所、上海跃龙有色金属有限公司、广州有色院等合作研究的“稀土金属及其氧化物国家标准分析方法的制定”获中国有色金属工业总公司科学技术二等奖。

       1992年5月8日,包头稀土高新技术产业开发区新闻发布会暨开工奠基典礼在包头举行。

       1992年10月,中国科学院长春应用化学研究所完成的“定南中钇富铕型稀土分离流程”项目获中国科学院科技进步二等奖。

       包头稀土研究院与江西省寻乌稀土公司研究的“P204稀土三分组及轻稀土分离制备纯氧化钕工业试验”获冶金部科技进步二等奖。

       中国石油化工总公司石油化工科学研究院承担的国家“八五”攻关项目“组合工艺专用重油裂化催化剂的研制”于1989年研究成功“磷改性一交一焙稀土氢Y分子筛催化剂”专利技术。

       西南应用磁学研究所与华东输油管理局联合开发的采用NdFeB永磁材料制成的“内磁式原油输送除蜡降粘器”在山东济南市通过技术鉴定。

       北京有色金属研究总院向深圳企荣五矿公司技术转让成功,建成了稀土蓝绿色荧光粉的高温连续气体还原炉,实现了蓝、绿粉变温气态连续化生产。

       大连路明发光科技股份有限公司研制开发出多种稀土离子掺杂的铝酸盐长余辉发光材料,并实现了稀土长余辉发光材料的产业化。该公司还先后开发并生产黄绿色、蓝绿色、蓝色、紫色、红色等多系列、多颜色、多种型号的几十种长余辉发光粉。

       稀土农用新技术对近40种农作物确有增产或改善农产品品质的作用,稀土农用技术的推广面积连续6年稳步发展。截至1992年底,累计推广面积近2亿亩,农作物品种近40个,同时,还推广应用于猪、鸡等畜禽近1000万头只,林业200万亩,养鱼水面近万亩。

       中国科学院长春应用化学研究所从1983-1992年持续开展的电解配制稀土合金锭、稀土铜板、稀土铜排及稀土铝合金导线、连铸连轧稀土铝合金盘条分别通过机械电子部、黑龙江省和吉林省冶金厅的鉴定并得到大规模工业应用。

1993年

       1993年4月,三环公司购买了日本住友特殊金属公司和美国通用汽车公司的钕铁硼永磁材料专利许可,成为可以在全球销售钕铁硼磁体的中国企业。

       中国科学院金属研究所和中国科学院长春应用化学研究所完成的“铸锭法铝锂-I合金”获国家科技成果。

       包钢稀土一厂、包头稀土研究院、上海钢铁工艺技术研究所合作研究的“强化还原法冶炼稀土硅铁合金”获冶金部科技进步二等奖。

       北京有色金属研究总院研究的“彩色金属卤素灯发光材料制备工艺的研究”获中国有色金属工业总公司科学技术二等奖。

       北京有色金属研究总院开展了中间合金–真空蒸馏法制备高纯金属钪的工艺研究,建成了年产150 kg的高纯钪生产线。

       1993年8月,稀土行业标准化工作办公室在内蒙古包头市通过了《氧化钐》、《金属钐》、《金属镝》3项国家标准和《稀土有机络合物饲料添加剂》行业标准审定。

       宝山钢铁总厂、北京科技大学和包头稀土研究院等单位合作攻关的稀土处理J-55钢级石油套管性能研究取得进展

       由长沙矿冶研究院承担的国家自然科学基金资助项目“晶型碳酸稀土的形成机制及在稀土提取中的应用”圆满完成。

       1993年10月,第五次中日稀土交流会在日本举行

       包头稀土研究院等单位科研成果“金属氢化物-镍二次电池负极材料”,在广东中山市国家火炬高新技术开发区中山市天骄稀土材料公司成功的实现了产业化。

1994年

       中国科学院长春应用化学研究所完成的“稀土元素熔盐电化学研究”获中国科学院二等奖。

       1994年,钢铁研究总院完成的“钕铁硼永磁材料的矫顽力机理的研究”获得中共中央组织部,国家人事部和中国科学技术协会第四届中国青年科技奖。

       北京有色金属研究总院研究的“金属氢化物镍电池”获中国有色金属工业总公司科学技术二等奖。

       江西省稀土研究所与原子能科学研究院合作研究的“静电式准液膜分离技术萃取回收稀土(钇)工艺研究”获核工业部科技进步一等奖。

       1994年1月,国务院国办通[1994]1号文件决定:国务院稀土领导小组撤消,稀土的业务工作由国家计委继续担任。原国务院稀土办公室更名为国家计委稀土办公室,职能不变。

       1994年第三届国家计委稀土专家组会议召开

       1994年4月16日,天津市经委和化工部科技司组织,由天津市黄海化工厂承担,上海化工研究院复肥所和中国农科院土肥所协作下完成的“稀土复混肥研制开发及3年大田肥效示范工作”通过验收。

       1994年5月9日,经国家民政部审核批准,中国稀土行业协会完成注册登记,颁发“中华人民共和国社团登记证书”。

       1994年10月26日,由国家计委稀土办公室(原国务院稀土办公室)立项、包头稀土研究院承担的“稀土西文文献数据库”课题通过了技术鉴定。

1995年

       北京大学化学与分子工程学院研究的“南方离子吸附型矿混合稀土的萃取全分离”获国家教育部科技进步一等奖。

       中国科学院长春应用化学研究所完成的“稀土在锌基热镀合金中应用研究”获中国科学院一等奖。

       北京有色金属研究总院研究的“Cl-P507萃取色层提取超高纯氧化铥工艺、制备高纯氧化铈扩大试验、制备高纯氧化铽工艺扩大试验”、“富镧农用硝酸稀土的应用研究”获中国有色金属工业总公司科学技术二等奖。

       1995年8月,由中国科学院院士、北京大学教授徐光宪担任主编,倪嘉缵、刘余九等担任副主编的大型稀土专著《稀土》(第2版),由冶金工业出版社出版发行。

       1995年10月30日,北京有色金属研究总院“稀土材料国家工程研究中心”建设项目获国家计委批复并正式启动。

       在首届何梁何利基金奖评奖中,北京大学徐光宪获化学奖。北京有色金属研究总院王淀佐获技术科学奖。

        南昌大学提出了“碳酸稀土结晶沉淀方法”专利申请,并在龙南稀土冶炼厂完成了高纯度氧化钇的工业化应用生产试验。

1996年

       1996年,北京有色金属研究总院完成的“高纯单一稀土提取技术研究”获国家“八五”科技攻关重大科技成果奖,“5~6N超高纯Y2O3、Nd2O3、Eu2O3、Gd2O3、Dy2O3、Yb2O3、Lu2O3制备工艺”获中国有色金属工业总公司科学技术二等奖。

       1996年,钢铁研究总院研究了La1-ZRZ(Fe1-X-YCoXAlY)13金属间化合物磁熵变。

       1996年4月5日,中国科学院组织有关专家,对中科院“八五”期间重大项目“稀土新材料研究及其开发应用”进行审查与验收。

       1996年7月,由徐光宪院士和倪嘉缵院士为首席科学家的“八五”国家重大基础性研究攀登计划项目《稀土科学基础研究》总结通过验收,被评为优秀。

       1996年,由北京大学主持工艺设计,在江苏省溧阳市稀土总厂实施完成了“全厂年处理3000吨南方离子矿工艺调整”工业项目,建立了可进行全部15种稀土元素全分离的工艺流程。

       中国石油化工科学研究院研制的含稀土“ZRP择型分子筛”被评为我国1996年10大技术发明之一。

       在国家863计划支持下,南开大学自1993年9月起先后取得AB5型稀土镍基贮氢电极材料的美国、欧洲发明专利授权,为我国贮氢研究领域首次取得了美国、欧洲专利,打破了日本、美国等国家在该领域的专利垄断,为我国贮氢合金进入国际市场取得了部分知识产权。

       北京有色金属研究总院研发成功的镍氢汽车动力电池在电动汽车上试用成功。充电一次可运行120公里,最高时速112公里。

       南昌大学提出的从氯化稀土溶液中直接沉淀法生产高纯稀土碳酸盐和氧化物技术获得成功。

1997年

       北京有色金属研究总院张国成院士,荣获1997年度何梁何利基金进步奖。

       北京有色金属研究总院承担的“固磷添加剂在冶炼包头稀土精矿中的应用”项目获中国有色金属工业总公司科学技术二等奖。

       赣州有色冶金研究所“离子型稀土矿山原地浸矿新工艺”获国家科技进步二等奖。

       攀枝花钢铁(集团)公司和北京科技大学共同承担的 “稀土、碱土金属综合净化钢液技术应用研究”获冶金部科技进步二等奖。

       湖南稀土金属材料研究所完成的“镁热还原法制备高纯金属钪”获湖南省科技进步二等奖。

       1997年3月,中国科学院电工所把为阿尔发磁谱仪(AMS)组装好的稀土永磁体(约1.9吨高性能钕铁硼)运抵瑞士。该永磁体用于反物质和暗物质探测器(AMS),这是人类历史上第一个用于太空科学实验的大型磁体。这一成果获得了国际上的高度赞誉。

       1997年8月26~29日,全国稀土标准化技术委员会在北京成立。

       中国科学院磁学国家重点实验室成功生长出稀土大磁致伸缩材料Tb-Dy-Fe的<111>取向单晶。北京科技大学在<110>取向棒制备等多方面获得发明专利。同时包头稀土研究院承担的国家“八五”攻关项目“稀土超磁致伸缩材料研制的扩大试验”通过了技术鉴定。

       保定稀土材料试验厂研制成功无尾气污染低温分解包头矿新工艺,其核心技术是氨固定氟化氢。

       包头鹿西罗纳稀土有限公司稀土贮氢合金粉投入批量生产投放市场,法国罗纳普朗克公司完成了增资扩股计划。

       南昌大学提出的从氯化稀土溶液中直接沉淀法生产高纯稀土碳酸盐和氧化物技术在包头和江苏等地推广应用。

1998年

       1998年6月3日,阿尔法磁谱仪(AMS)的核心部分,随美国“发现号”航天飞机从美国肯尼迪航天中心成功升入太空,首次进行探测反物质和暗物质试验。该项试验由著名物理学家、诺贝尔奖获得者美籍华人丁肇中主持。包头稀土研究院积极参与了高性能稀土永磁材料的研制和提供,由中国科学院电工研究所完成AMS关键部件永磁磁体的设计和组装。

       1998年10月,内蒙古科技厅批准建立“内蒙古希苑稀土功能材料工程技术研究中心”,由包头稀土研究院承建。

       1998年,赣州有色冶金研究所“1000吨/年稀土金属生产线”及九江有色金属冶炼厂“50吨/年新型三基色荧光粉生产线”和江西贵雅电光源有限公司“大功率稀土节能灯生产线”列入国家计委高新技术产业化示范工程项目计划。

       1998年钢铁研究总院开发出“铁钴复合基稀土永磁材料及其制备工艺”,获国家冶金工业局科学技术进步奖一等奖。

       中国稀土学会在北京召开了“1998年国际稀土技术与贸易论坛”。

       北京有色金属研究总院“包头混合型稀土精矿酸法冶炼工艺的应用推广”获国家科技进步二等奖。

       北京大学进一步发展串级萃取理论,使之适用于非恒定混合萃取比体系,引入萃取过程的化学平衡计算,完成了皂化、萃取、反萃等全工序过程的模拟计算,拓展了串级萃取理论的适用范围;同时提出“相转移反萃取”思想,解决了高纯重稀土反萃取难题,为重稀土萃取分离的工艺设计提供了保证,在此基础上,首次建立了铥、镱、镥溶剂萃取分离工业生产线。相关工作“重稀土分离理论与实践”获教育部科技进步二等奖。

       由北京大学、四川银山化工(集团)股份有限公司、西南民族学院共同完成的“四川冕宁稀土矿分离镧、铈、钕新工艺研究”项目完成了以冕宁稀土矿为原料生产高纯镧、铈、镨、钕单一氧化稀土的扩大试验,建立了四川冕宁稀土矿全分离示范流程。该项目于12月底通过了四川省科委鉴定。

       湖南稀土金属材料研究所“抗破碎贮氢材料的研制”获国家发明二等奖。

       江西省稀土研究所“分光光度法稀土在线检测系统的研制”获江西省科技进步二等奖。

       中科院长春应用化学研究所在上海跃龙有色金属有限公司完成公斤级稀土纳米氧化物的工业试验与应用。

       北京有色金属研究总院完成“稀土农用环境化学行为基础研究”专题(1998~2000年)研究。

       1998年12月,中国科学院长春应用化学研究所完成的“稀土及相关金属萃取与分离化学”项目获中国科学院自然科学奖二等奖。

1999年

       1999年9月,北京大学稀土材料化学及应用国家重点实验室经过国家科技部的评议,被评为A级。

       1999年10月11日,国家计委批准依托包头稀土研究院建设“稀土冶金及功能材料国家工程研究中心”。

       1999年,冶金工业部钢铁研究总院(2000年更名为钢铁研究总院)完成的“高稳定性稀土永磁材料与工艺”项目获得国家科技进步二等奖;有研总院完成的“包头混合型稀土精矿酸法冶炼工艺的应用推广(推广类)”项目获得国家科技进步二等奖。

       中科院长春应用化学研究所稀土化学与物理重点实验室完成“攀西稀土矿铈、钍、稀土萃取分离流程扩大试验”研究,实现铈与钍和稀土的萃取分离,使钍得到有效回收。

       北京有色金属研究总院完成“10~150Ah等系列方型密封稀土镍氢动力电池”的开发工作,用于5人座电动轿车。

       北京有色金属研究总院承担了国家重点稀土建设项目“高纯稀土金属产业化示范工程”,开发的成果于2005年获北京市科学技术一等奖,2008年获国家发改委“高技术产业化十年优秀项目成就奖”。

       哈尔滨工业大学“稀土-钢纤维汽车刹车片”项目获航天部科技进步二等奖。

       北京大学“重稀土分离理论与实践”获科技部国家科技进步二等奖。

       赣州有色金属研究所“废旧钕铁硼回收工艺”获江西省科技进步二等奖。

       1999年末,中国科学院长春应用化学研究所与江西金世纪新材料有限公司合作完成了HAB双溶剂萃取分离高纯氧化钇的工业试验,2000年通过了江西省科委鉴定。

       北京有色金属研究总院开发出性能达到PDP显示屏使用要求的荧光粉,并研发出PDP用荧光粉光学参数测试系统。

联系地址:北京市海淀区高粱桥斜街13号院乙27号楼 邮政编码:100081 联系电话:01062173497 传真:010-62173501 电子邮箱:csre@cs-re.org.cn
版权所有 ©中国稀土学会 京ICP备05010140号-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