欢迎来到中国稀土学会! 新会员注册个人会员登录
  • 关注学会
    微信服务号

  • 关注学会
    微信订阅号

Angew:近红外光编程的miRNA放大器用于体内早期肿瘤成像发布时间:2023年11月15日 来源:X-MOL

癌症的早期诊断和治疗对于提高患者的生存率至关重要。目前,临床上通常利用磁共振成像(MRI)和X射线计算机断层扫描(CT)技术监测肿瘤大小,评估癌症发展阶段和治疗效果。然而此类影像学检测手段欠缺分子生物学层面上的灵敏度。相比宏观的尺寸成像监测技术,在活体水平分析生物分子含量变化将更为灵敏,这为癌症的早期检测提供了重要思路。

MiRNA是一类内源性、非蛋白质编码的单链RNA小分子,其异常表达与肿瘤的形成、侵袭和迁移密切相关,这使miRNA成为癌症早期诊断的生物标志物。目前,用于miRNA体内成像的探针分子主要为以Cy5染料为代表的可见区荧光探针,存在背景信号高、组织穿透深度浅等局限性,极大限制其在体内成像应用。相比可见区荧光探针,近红外二区(NIR-II)纳米探针由于具有背景干扰低、分辨率高以及组织穿透深度深,成为miRNA体内生物成像最佳选择。近红外(NIR)激发的稀土纳米颗粒通过调节稀土离子的掺杂类型和比例,可发射从紫外-可见光(UV-Vis)到NIR-II的发射,这一特性使其成为体内成像的合适材料。基于稀土纳米颗粒构建的NIR-II区纳米探针成功用于疾病部位高浓度小分子的检测。然而,将稀土纳米颗粒与信号放大策略相结合,特别是可激活的信号放大策略,用于低含量生物标志物的体内成像鲜有报导,这限制了其在早期癌症诊断中的应用。

 近日,南京大学的刘颖教授(点击查看介绍)课题组将可激活的DNAzyme walker信号放大策略与稀土纳米颗粒相结合设计了一种近红外光编程的miRNA放大器,该放大器能够有效实现miRNA活体近红外二区成像,相比尺寸监测成像,能够更早的诊断早期肿瘤的发展情况。

 作者将染料FD1080修饰在底物DNA末端用于猝灭稀土纳米颗粒在808 nm激发下的NIR-II区发射。miRNA识别区设计在DNAzyme walker中,由光响应的封闭链保护,以避免探针在体循环过程中产生的“假阳性”信号。当探针到达肿瘤部位,980 nm激发产生紫外光激DNAzyme walker用于miRNA识别,同时利用DNAzyme催化反应放大稀土纳米颗粒的NIR-II区荧光恢复,从而实现早期肿瘤内低含量的miRNA成像。 

 NIR-II区细胞成像表明,常亮型的AA-DNA纳米机器会被非特异性激活,产生“假阳性信号”,反之,可激活型的DNA纳米机器则会在NIR激发下特异性激活,有效避免体内循环过程中的非特异性激活,从而避免产生“假阳性信号”。DNA纳米机器能够有效评估不同细胞系中miRNA相对表达量,展现出与qRT-PCR相吻合的结果,表明DNA纳米机器在细胞内miRNA精准成像方面具有很大的应用潜力。

 活体荧光成像中,DNA纳米机器不仅具有较低的背景信号,同时表现出优异的特异性响应。相比常亮型纳米探针,可激活的DNA纳米机器有效避免了“假阳性”信号。在早期乳腺癌模型,特异性激活的DNA纳米机器比MRI成像表现出更为明显的荧光恢复,证明了可激活的DNA纳米机器在早期肿瘤成像中的潜在应用前景。该工作为体内低含量生物标志物和早期肿瘤成像提供了一种新策略。

 这一成果近期发表在Angewandte Chemie International Edition 上,文章的第一作者是南京大学的博士生王彩霞和硕士生解宇欣。

 

联系地址:北京市海淀区高粱桥斜街13号院乙27号楼 邮政编码:100081 联系电话:01062173497 传真:010-62173501 电子邮箱:csre@cs-re.org.cn
版权所有 ©中国稀土学会 京ICP备05010140号-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