欢迎来到中国稀土学会! 新会员注册个人会员登录
4.中国稀土学会稀土钢专业委员会发布时间:2023年3月2日 来源:中国稀土学会

中国稀土学会稀土钢专业委员会简介

      1979年12月中国稀土学会成立,为促进我国稀土在钢中应用研究的更快更扎实发展,设立了“稀土在钢中应用专业委员会”。专业委员会团结了致力于“稀土钢”研究应用方面的积极分子,不仅进行学术交流,更多是对稀土钢的实际生产情况与应用效果交换信息,结合各单位的实验与共同存在的问题,讨论对策,商讨技术方案。专业委员会每2-4年举办一次学术讨论会,从1982年开始举办第一届学术讨论会以来,至2021年,先后举办了十余届届学术讨论会,每次讨论会都对阶段技术进展作了小结。专业委员会成员不仅来自生产一线的钢铁企业和稀土厂家,而且包含有高校、研究院所的教授和研发人员。人数也从最初的10-20人发展到目前的30-40人。专业委员会从1980年发展至今,历经七届,第一届(1980-1991)稀土在钢中应用专业委员会主任委员为肖纪美,挂靠单位为北京钢铁学院;第二届(1991-1998)稀土在钢中应用专业委员会主任委员为肖纪美,挂靠单位为包头稀土研究院;第三届(1998-2004)稀土在钢中应用专业委员会主任委员为肖纪美,挂靠单位为包头钢铁(集团)公司技术中心;第四届和第五届(2004-2016)稀土在钢中应用专业委员会主任委员为李春龙,挂靠单位为包钢(集团)有限责任公司技术中心;第六届和第七届(2016-至今)稀土钢专业委员会主任委员为任慧平;挂靠单位为内蒙古科技大学,现有委员42人。
      2009年以前,专业委员会会同冶金部稀土办、冶金部稀土在钢中应用领导小组办公室、以及后来的国家发改委稀土办、稀土钢协作网,印发《稀土在钢铁中应用研究简报》(信息),不定期地为国内冶金、机械主管部门及科研院校等通报国内外稀土钢中应用的科技进展动向,至2008年已印发140多期。2009后由于一些部门改制以及网络平台的发展,不再印发《稀土在钢铁中应用研究简报》,近年来稀土钢洁净化工艺取得了突破性进展,稀土处理钢和微合金化钢的产能大幅提升,推动了稀土检测方法更新,组织编制了稀土处理钢以及稀土微合金化钢标准。
      专业委员会组织专家,编写关于稀土在钢中应用研究进入国家重点科技攻关项目的申请论证报告,一些重点项目在不同时期为稀土钢发展起到了重要作用,例如“稀土钢冶炼工艺和加入方法研究”,“稀土在钢中作用规律和作用机理研究”,“稀土钢新工艺新品种关键技术及产业化研究”,“新一代高品质稀土钢生产关键共性技术研究及产业化项目”等。曾出版了《稀土在钢铁中的应用》(余宗森主编)。
      我国稀土在钢中应用研究从20世纪50年代末就已经开始,60年代初,一些兵器用钢和民用16MnRE、ZG20RE等已在试生产,这些试验钢使用的稀土添加剂是中科院上海冶陶所(邹元燨教授)研究成功的技术,于1959年底由包钢生产的“稀土一号合金”。1961年国家科委、中科院、冶金部联合组织的第一次包头稀土资源开发会议(415会议)主,规划中钢中应用研究是主要内容之一,规划组建包头冶金研究所(包头稀土研究院前身)。1963年成立的包冶所,建制中有二个研究室专门从事稀土在钢铁中应用和作用机理的研究;在这年第二次“415”会议上,规定鞍钢、上钢三厂、大冶钢厂作为我国稀土钢试验基地,组织北京钢研院、北钢院、中科院金属所、包冶所以及机械部一些院校工厂,共同承担课题研究任务。
工作亮点:
      稀土钢专业妥员会主要致力于组织稀土在钢中应用理论研究、产品及实用技术开发的协调和推动工作,以及信息传递、组织学术交流、提供技术咨询和技术服务等方面的工作,推动稀土在钢中应用的研究开发工作,井为其在研究,开发、生产稀土钢过程中提供技术服务。
      围绕工作目标,专委会各会员单位和会员开展了相关的科研工作,主要工作包括:
      1)针对白云鄂博富含稀土铁铌多金属共生矿在钢铁冶炼过程中的传承现象,结合稀土及铌等元素在钢铁冶炼过程中的物理化学变化,采用材料热力学、动力学、第一性原理等数值模拟方法及钢铁冶金模拟实验,掌握了稀土在钢铁冶炼过程中的传承机理和影响稀土在各冶炼工序中存在量和存在状态的关键因素。
      2)通过采取低氧纯净化冶炼、创新稀土加入工艺、控氧自动化浇注、低偏析微缺陷控制等手段实现了全流程低氧钢水纯净度控制,能够保障千吨级稀土钢连铸生产顺行,从而形成了稀土钢工业化应用共性关键技术,实现了稀土在钢中工业化应用的实质性突破。
      3)稀土在钢中的微合金化作用研究:研究稀土对钢中夹杂物、奥氏体化行为、热变形再结晶行为、和相变行为的影响,利用模拟计算软件分析了稀土在钢中微合金化作用机理,为稀土钢的开发提供理论支持。
      4)开展了含稀土微合金高强钢、冷冲压用钢、不锈钢、轴承钢、轨道钢、耐磨钢及双相钢等相关产品的研发工作,推进了稀土在高性能高附加值钢铁材料中的应用。

 

挂靠单位:内蒙古科技大学
专委会主任:任慧平
秘书长:刘承军、张怀军


       任慧平,教授,博士生导师,内蒙古科技大学党委副书记、校长,现任中国稀土学会常务理事,中国稀土学会稀土钢专业委员会主任委员,白云鄂博矿多金属资源综合利用省部共建协同创新中心主任,内蒙古自治区新金属材料重点实验室主任,内蒙古自治区新材料技术生产力促进中心主任。
       享受政府特殊津贴人员,内蒙古自治区“草原英才工程”创新团队负责人,内蒙古自治区“草原英才”工程培养人才。中国稀土学报》(中英文版)、《稀土》、《材料热处理学报》、《金属热处理》编委。
       研究方向为优势资源先进金属材料的研究与开发,致力于白云鄂博矿优势资源高性能金属材料相关基础研究,技术开发和产业化应用。
        先后获内蒙古科技进步一等奖2项,内蒙古科技进步二等奖2项,内蒙古自然科学二等奖2项,发明专利8项。近年来,在国内外重要学术期刊发表学术论文300多篇,其中SCI、EI收录200多篇,出版学术专著7部。

联系地址:北京市海淀区高粱桥斜街13号院乙27号楼 邮政编码:100081 联系电话:01062173497 传真:010-62173501 电子邮箱:csre@cs-re.org.cn
版权所有 ©中国稀土学会 京ICP备05010140号-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