近日,重庆理工大学材料学院杨朝龙课题组与新加坡南洋理工大学赵彦利课题组紧密合作,在Science Advances发表了题为Ultralong room temperature phosphorescence from amorphous organic materials toward confidential information encryption and decryption的研究论文。该论文首次报道了基于无定形聚合物的室温长余辉发光材料。该论文被《Science Advances》选作首页头条在官网滚动报道。
长余辉发光是一种独特的光物理现象,是指物质在撤去激发光源后仍然能够持续发光一段时间的现象。这种现象一般存在于无机材料中,例如众所周知的夜明珠。目前,无机余辉材料的研究已经取得了长足的发展,国内外研究者已经开发出大量的无机长余辉材料,并在夜光照明、生物成像等领域得到了广泛应用。相对于无机长余辉材料,有机长余辉发光材料由于价格低廉、合成简便、生物相容性好、柔性以及功能团易修饰等优点,在生物成像、光学记录、信息存储、防伪系统等诸多高新科技领域有着诱人的应用前景。然而,纯有机长余辉现象通常只有在很低的温度和无氧的环境等苛刻条件下才能被观察到,在室温且大气环境下实现高效纯有机长余辉发射是一个很大的挑战。
图1.无定型聚合物长余辉发光材料的设计策略
基于此,研究团队经过精心设计,制备了一个含有六个苯甲酸单元的客体分子六(4-羧酸-苯氧基)-环磷腈(图1)。在室温且大气环境下,该分子本身不发射任何的荧光或磷光。但是,当将其引入到无定型聚合物聚乙烯醇(PVA)基质中并成膜后,在激发光源关闭后显示出明显的长余辉现象。更有趣的是,此类薄膜的长余辉性能展现出了很强的紫外辐照依赖性(图1),也就是说随着辐照时间增加,掺杂的PVA膜的长余辉性能得到明显提升。基于这种独特的辐照依赖性,研究团队进一步研发了一种新型的绿色环保无油墨丝网印刷技术。该技术可应用于票据、奢侈品、纸币、机密文件等的高级防伪(图2)。因此,该系列材料在军方/政府等机密信息的加密和解密领域具有非常重要的应用前景。
图2. 利用无定形聚合物长余辉发光材料打印的图案
该研究工作得到了国家自然科学基金、国家留学基金、重庆市科委、重庆市教委、新加坡学术研究基金等项目的大力支持。重庆理工大学材料学院研究生苏艳和南洋理工大学研究生SooZeng Fiona Phua为本论文的共同第一作者,重庆理工大学材料学院杨朝龙和南洋理工大学赵彦利为论文的共同通讯作者。
来源: 中国材料网http://www.matinfo.com.cn/mat2005/xiangmu/newsshow.asp?id=83555